找活动
创作坊
研行书
旅图
森林/博物
分享
收藏
7288
报名 已截止
活动时间 2017-04-01 至 2017-04-04
剩余名额: 【已截止】
集合地点 特里布万国际机场
活动回顾

尼泊尔奇特旺 野生动物保护教育之旅

2017年4月1日-4日,由尼泊尔AOE旅游公司、青蜜·研行家主办的「深入尼泊尔奇特旺,野生动物保护教育之旅」的研学旅行活动顺利圆满结束。

下面就让我们通过视频、图文来回顾这次奇妙的研学之旅,与我们一起来观看尼泊尔奇特旺国家公园的各种野生动物,一起来感受以高度密集的野生生物资源著称于世的亚洲最好的自然保护区;跟着研行家的脚步去探访奇特旺附近的原始村落,欣赏恬静的田园风光,感受当地原生态气息。我们还有张劲硕博士(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博士)担任活动导师,全程为学员讲解野生动物的特形特征、生活习性、野生动物保护现状等方面的知识内容,这是必定是一场难忘的关于野生动物的研学教育之旅。

青蜜·研行家奇特旺自然营回顾

青蜜·研行家奇特旺自然营研学导师张劲硕专访  

 第二期活动预告

(五一小长假)动物学专家带队,深入奇特旺 野生动物保护教育之旅(点击即可报名)】

三种不同的方式,进入森林深处,寻找野生动物

奇特旺国家森林公园是很多热爱自然、对动植物研究有着浓厚兴趣的人必去的朝圣之地。奇特旺国家森林公园是亚洲最好的自然保护区,以高度密集的野生生物资源著称于世,奇特旺的含义是“密林心脏”,在这里大量出没的野生动物,如珍稀的大独角犀牛以及不同品种的鹿、熊、豹、野猪、鳄鱼和350多种鸟类。孟加拉虎出现的几率非常小,它远避人类。

我们这次活动的团队分别用了骑大象、徒步、乘坐吉普车3种方式,分3次进入森林,每一次进入森林都能遇到不一样的惊喜。这部分就给我大家讲讲我们3次进入森林的奇遇记。

我们这次活动团队的成员构成比较有意思,包含了老中青三代人,有4位已经退休平均年龄在65岁的老人家,有2位妈妈和2位小朋友,还有1位导师和1位90后的领队。

Image title上一张合照镇楼。每一张合照都好像一家人的说,老中青三代。

Image title第一次进入森林是骑大象。也是我们到达奇特旺的当天下午就骑大象进入森林寻找野生动物。尼泊尔的象轿十分原始古朴,就是用木条钉成一个四方筐放在大象背上,四个人一乘,每人占据一角,而训象师就坐在象头上。如果说骆驼是“沙漠之舟”,牦牛是“雪域之舟”,而大象就是当之无愧的“丛林之舟”。这些经过严格培训的大象能听懂训象师的指令,俯身、起立,带我们在森林中走不会让树枝碰头的路线,有时还会组成几头大象互助的团队。而每个训象师终其一生只陪伴照看一头大象。

Image title

Image title象头上的训象师会一直密切注意着丛林里的一举一动,一旦有动物出现便招呼大象上前。帽子不小心被路旁的树枝刮掉了,不用驯象师发令,大象用鼻子轻轻一卷,已把帽子递回你的手上,甚至很小的东西掉在了小径上,也难不倒它灵巧的鼻子。国家公园附近村子有的村民也会自己饲养大象,以帮助他们干一些繁重的体力活,其功用就像我们中国的牛或马。

Image title我们一行人骑着大象在森林里行走,远处的印度犀在悠哉悠哉的散步。

Image title午后进入森林之前,象夫会把大象赶到河里,在河里给大象清洗皮肤,让它们在水里嬉戏、畅游。 

Image title第二次进入森林是通过徒步的方式。徒步6小时,近距离观察野生动物。先是渡河到对面的岛上然后进入密林,在渡河的过程中就看到了蓝孔雀、食鱼鳄、亚洲秃鹳、苍鹭等野生动物。

Image title上岸后开始徒步进入森林

Image title

Image title张劲硕博士在森林徒步的过程中为学员讲解野生动物知识

Image title

Image title活动团队在丛林深处行走。丛林导游也会边走边介绍当地百姓常用的草药,并让大家品尝。在森林深处我们还看到了曾经的酒店度假村,不过为保护环境几年前尼泊尔政府勒令迁离了。在森林里寻找野生动物徒步了6个小时。天气渐热,小孩子们虽然有些疲劳,但最后还是坚持下来了。老中青三代的团队组合,几位老人和小孩的坚持精神让人钦佩。这对于参与我们这次活动的所有人来说都是一次前所末有的体验。

Image title第三次进入森林是通过乘坐吉普车的方式。森林很大,如果仅提供骑大象和徒步的方式进入森林,我们能到达的范围有限,能遇见更多野生动物的几率也比较小,所以我们通过乘坐吉普车的方式再次进入到森林腹地,一方面可以走得更远遇见更多的野生动物,另一方面也相对比较安全。

Image title

Image title

在森林里我们的车与印度犀不期而遇。我们的车慢慢的使过去,印度犀不紧不慢的在草地上吃着草,印度犀背上还停了一只灰卷尾。这样的画面好有爱。

三种不同的方式深入森林,让我们用不同的方式全方位深度的体验了在森林里寻找野生动物的乐趣。张博士也为大家讲解在森林中遇到的野生动物,学习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培养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随行的家长、孩子和老人,一起深入丛林,一起学习动物学知识,一起分享行程中所见所闻,度过了3个愉快的下午。

与野生动物的不期而遇

那我们3次进入森林都遇见了哪些野生动物呢?莫着急,待小编一一向大家介绍并科普我们这一路遇到的部分野生动物。

Image title印度犀(学名Rhinoceros unicornis)。印度犀是一种最原始的犀牛,由于雄性鼻子前端的角又粗又短,而且十分坚硬,所以人们又称之为“大独角犀”,目前主要分布在尼泊尔和印度的阿萨姆邦,栖息于草原、森林和喜马拉雅山附近,野外不足2500头,处于濒危状态。我们在森林的运气还算不错,两个多小时就遇到了20多头印度犀,这些犀牛看起来有没有萌萌哒?

Image title食鱼鳄(学名Gavialis gangeticus)。食鱼鳄分布限于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缅甸和尼泊尔的宽阔河流中,很少离开水,以鱼为食。它们一生几乎都在水中度过。当食鱼鳄需要上岸晒太阳或是筑巢时,它们也不能像其它鳄鱼一样爬行。食鱼鳄的腿部肌肉组织不适合在陆地上支撑身体。这条食鱼鳄,我们是坐船渡河拍到的。它正在岸上晒太阳呢。

Image title沼泽鳄(学名:Crocodylus palustris)。是一种中型鳄鱼,分布在印度、斯里兰卡、巴基斯坦、尼泊尔和伊朗东南部一带。该物种分布范围有限,被认为有一个适度数量减少的趋势,由于栖息地的丧失,环境恶化,已被列为生存易危的物种。这条鳄鱼是我们从森林徒步出来,准备渡河回去时在河边看到的。

Image title豚鹿(学名:Axis porcinus)。野生豚鹿分布于孟加拉国,不丹,柬埔寨,印度,尼泊尔和巴基斯坦。目前豚鹿的种群数量极少。  

Image title白斑鹿(学名:Cervus axis)。白斑鹿栖息于森林、草原等低海拔地区,但栖息地普遍接近水源。集群生活,每群由十几只到几十只不等,也有100只以上的大群。鹿群由一头成年雄性率领,其余成员为母鹿和小鹿,成年公鹿则独自生活。

Image title蓝孔雀(学名:Pavo cristatus)。主要生活在丘陵的森林中,干燥的半沙漠化草地、灌木和落叶林地区,尤其在水域附近。清晨和傍晚随其群到田地里觅食,在地面上筑巢,但在树上栖息,主要以种子、昆虫、水果和小型爬行类动物为食。是印度的国鸟。也是伊朗两种国鸟之一。蓝孔雀可能大家都在动物园看到过,但是能在森林里看到野生的蓝孔雀还是比较难得的。 

Image title钳嘴鹳(学名:Anastomus oscitans)。喙闭合时有明显缺口,是一种生活在东南亚热带地区的鸟类,全球主要分布于印度、缅甸及越南南部。钳嘴鹳和东方白鹳的区别是两者嘴部明显不同。它们在整个本土范围内全年活动,在繁殖季节迁移到特定区域。2006年10月3日于云南大理洱源西湖纪录,为中国首次纪录。

Image title秃鹳(学名:Leptoptilos javanicus)。这是一种大而笨重的涉禽,站立时颈直起来,身高可达1.2米。分布于斯里兰卡、印度东部和南部、尼泊尔、孟加拉国等地。该物种在中国已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Image title斑头鸺鹠(学名:Glaucidium cuculoides)。俗称小猫头鹰,留鸟,是鸮形目鸱鸮科鸺鹠属的猫头鹰。体小而遍具棕褐色横斑。斑头鸺鹠因羽毛上饰有许多条纹,所以又名横纹鸺鹠,常光顾庭园、村庄、原始林及次生林。主为夜行性,但有时白天也活动。多在夜间和清晨作叫。现为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Image title棕胸佛法僧(学名:Coracias benghalensis)。它并非候鸟,但是会短途迁移,分布在南亚热带地区。栖息于1200米以下低地区域,尤喜开阔的种植平原或落叶林带,也出没于公园、城镇等都市领域,在那里它们利用架空电缆作为捕食的有利位置。飞行时两翼及尾部的鲜艳蓝色非常显眼。停栖时此鸟看似暗淡,但近看其头顶、尾覆羽及两翼为华美的青蓝色组合。

Image title红领绿鹦鹉(学名:Psittacula krameri)。红领绿鹦鹉为留鸟,主要栖息于山麓开阔的疏林地带以及村庄、农田和乡镇庭园等地区。以植物果实与种子为食,也吃谷物和其他灌木浆果、花朵、花蜜等。红领绿鹦鹉叫声嘈杂,特别是早晨和傍晚,常常发出“嘎---嘎---”的连续叫声。

Image title黑鹮(学名:Pseudibis papillosa)。黑鹮这种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和斯里兰卡。为世界濒危物种其中一种,是联合国《濒危野生动物名录》其中之一。这次在奇特旺森林公园看到如此珍贵的黑鹮,实在是幸运。

Image title在森林徒步拍到的孟加拉虎的挂爪。敲黑板,画重点,跟我一起念Gua zhua。这代表老虎标记领地,虽然我们没能在森林里见到孟加拉虎,不过站在老虎站过的地方,也算我们和老虎在一起了。

与大家分享的都是比较精彩的野生动物,我们在奇特旺森林公园看到的野生动物还远不止这些。根据张劲硕博士的不完全统计,看到的野生动物简单总结如下:

印度犀、豚鹿、白斑鹿、赤麂、食鱼鳄、沼泽鳄、猕猴、钳嘴鹳、蓝孔雀、灰头鹦鹉、青头鹦鹉、红领绿鹦鹉、家麻雀、家鸦、家燕、黑鸢或黑耳鸢、栗鸢、大盘尾、牛背鹭、寿带、斑头雁、赤麻鸭、棕胸佛法僧、大黄背啄木鸟、绿喉蜂虎、林鹬、家八哥、斑椋鸟、火斑鸠、珠颈斑鸠、丛林鸺鹠、横斑腹小鸮、黑卷尾、黑头黄鹂、北灰鹟、大嘴乌鸦、橙胸绿鸠、白鹡鸰、鹊鸲、鹧鸪、秃鹳、金眶鸻、黑鹮、印度池鹭、黑鳽、大白鹭、小白鹭、绿嘴地鹃、褐翅鸦鹃、白腹隼雕、白腰雨燕、白胸翡翠、鹳嘴翡翠、斑鱼狗、栗头蜂虎、长尾缝叶莺、黑喉红臀鹎、栗腹鳾、黄胸织雀、渔游蛇。

探访原始塔鲁村

尼泊尔是个多民族的国家,这次研学旅行活动我们还带领学员们进入奇特旺附近最原生态的古村落进行探访。

塔鲁(Tharu)族是尼泊尔南部平原地区的一个较大的民族,分布在整个南部特莱平原地区。塔鲁族人曾经生活在北印度,16世纪时在种族战乱中逃难辗转迁徙而来到奇特旺,再而与之热带丛林的湿地潮闷、蚊虫瘴气等困苦环境抗争,顽强拼搏地定居生存下来。由于塔鲁族人成功地抵御了疟疾的侵袭,当地人们便认为他们有一种先天性的免疫力。塔鲁族有自己独特的宗教信仰。他们崇拜野兽和一系列神灵及鬼魂。后来受印度教的影响,塔鲁人也崇拜一些印度教的神。至今在塔鲁族聚居地部分地区,还可以看到母系社会的影子。 

Image title即使奇特旺早已成为旅游风景区,这儿的塔鲁人依旧循照着他们原始状态而从容安静地生活,因而成为当地最具代表性的民族。塔鲁族人的房子十分低矮,房子的建筑材料独特,是用牛粪和泥砌抹而成,上面大多盖草顶,这样比较暖和,如今他们依旧饲养牛羊等动物,并多半以农耕为生。

Image title他们体型瘦小肤色棕黑,目光中透着简朴淳厚。村子的小孩特别喜欢拍照,我们相机一举起来,他们就会对着镜头摆姿势,很是可爱。

Image title我们活动团队准备离开村子的时候给村子的小孩发了一些提前准备好的糖果,一开始孩子们是围成一团的,不知道当地导游用当地的语言对这些小孩说了什么,然后孩子们就乖乖地排起队来了。

导师和团员反馈及团队风采

张劲硕博士(本次活动导师):

出行,特别是出远门,最可以增进彼此的感情,加深互相的了解,所谓同甘共苦。这是难得的缘分和经历!希望不久的将来,还可以在青蜜的组织安排下,与各位前辈、老师、朋友、孩子们继续远行!

我作为随队导师,对我来讲无论是几位父母辈的老师,还是姐姐妹妹,或是两位小朋友,我都从他们身上学习了很多,谢谢所有人,谢谢青蜜给我的机会!最后感谢高亮博士和青蜜创始人雷永青老师的精心安排,以及其他诸位工作人员的辛勤努力。每一次出行都是我人生难得的经历和莫大的收获!

王娟(家长):

这次出来不光是孩子,我也跟着收获多多。细数一下要感谢的人太多,我就不一一谢过。这次非常有幸和4位退休的老师一起同行,佩服他们的精神。这几天的行程和4位老师们同行,连聊天也让我们受益匪浅。同长者聊天,同年轻人玩耍,这次活动真是棒棒哒!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期待下次的活动。

朱亚明(退休的老前辈):

此次跟着青蜜走了一趟不同以往的旅程,收获多多。张博士对大自然与动物的热爱让我们深受感染,专业讲解也更提高了我们对动物的兴趣。领队小夏也很赞哦,热情周到,成熟稳重,有条不紊。与团里各位年轻人同行是很开心的事。首先感谢青蜜组织的这次活动,才有了与大家相识的机会,以后有适合的活动,我们希望继续参加,我的同龄朋友也已经有人表示对动物科普主题游有兴趣了呢!

Image title

Image title我们活动团队入住的尼泊尔奇特旺森林度假村,每天醒来迎接我们的都是鱼虫鸟兽的叫声,住在森林里的感觉。野外向导告诉我们晚上不要擅自出院,有可能会遇到野生动物。

Image title

Image title迎着日出,在早餐之前张博士带领我们在森林附近观鸟。

Image title一起听野外向导讲大象的故事。行程中安排深入了解大象的内容,度假村隔壁的村庄有三头大像。驯象在奇特旺地区有悠久的历史。野外向导详细讲解了有关大象的知识,亚洲象与非洲象的区别,象夫如何驯象,大象与象夫的关系、如何丈量大象的身高等等。每头大象只认一名主人,每个训象师终其一生只陪伴照看一头大象,就是图中的这头像驮我们进丛林。

Image title

Image title

Image title参与活动的团员、主办方领队、尼泊尔地接导游、活动导师,老中青三代人的团队构成,一家人既视感。

最后,讲个小故事

青蜜·研行家主办的这次活动派出了工作人员小夏担任本次活动的领队,于是就有了这个小故事。  

2010年,小夏念高中。他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一眼相中并买下了《一百种尾巴或一千张叶子》这本书,开启了他对自然对博物的一扇门。

七年后的2017年,小夏已经大学毕业工作两年。这次出差尼泊尔,活动导师是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的张劲硕博士。在加德满都前往奇特旺的前一晚小夏与张博士闲聊,无意间聊到这本书,让小夏他怎么也想不到的是——张博士竟然是这本书的四位作者之一。

有时世界真的很奇妙很奇妙,七年前买的一本书,七年后因为工作原因小夏竟然能与张博士相识并一起共事一周,还能住在同一间房间里卧谈人生理想与工作。这一趟行程张博士言传身教,教授给小夏很多非常非常有价值的知识内容。

他们本是不同象限里的点线面,却在超越时空的领域里因为某个共同点莫名的相遇,这样的经历必定是难忘。

Image title青蜜研行家活动领队小夏(左)与张劲硕博士

Image title

Image title有时世界真的很奇妙很奇妙,要相遇的人总会相遇。或许青蜜研行家的活动就是这个相遇的共同点,期待在青蜜研行家的活动里遇见你,遇见你们,一起去经历一段难忘的时光。

我们,下期活动,不见不散!

第二期活动预告

(五一小长假)动物学专家带队,深入奇特旺 野生动物保护教育之旅(点击即可报名)】

导读0
QQ咨询
微信客服
在线咨询
固话咨询
手机访问
返回顶部

咨询活动

请用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欢迎登录青蜜

记住我 忘记密码注册 |

登 录

短信登录>